聪明的杨德祖,世代继承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罗贯中
天黑风高夜,曹操巡视工地,匆匆检查后便离去,工匠们面面相觑,不解曹操来意。
曹操此行十分匆忙,来时便马不停蹄,检查后更是风驰电掣而去,他此番突然现身,让众人诧异不已,曹操向来行事莫测,匆匆向工地走来,匆匆一瞥便离开,让人捉摸不透。
他唯一留下的,只有门楣上赫然一字“活”。
这个“活”字扑朔迷离,不明所以,让本已疲于奔波劳作的工匠们更加困惑,他们面面相觑,都在猜测曹操的用意,这一个字,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
展开剩余82%杨修聪明过人,立刻参透其意,他明白,曹操这番举动,绝非无端,于是下令将大门拆除,重新设计修建,众人听后一头雾水,追问缘由。
杨修微笑道:“这‘活’字,只差一画,便成‘阔’字,想来曹公认为大门过大,需改小些才好。”
众人闻言大悟,立时执行,曹操再来查看时,见门改建完毕,大为满意,更加倚重杨修。
后有人献酥饼于曹操,曹操于盒上书“一合酥”三字后便去了,杨修将其分与众人,言“一合酥”意思是大家合作吃这酥饼,曹操听后大怒,誓要除之。
杨修虽两次猜中曹操用意,终因一字之差,招来杀身之祸,曹操待士过轻,杨修亦不详思主上用心,才智被当作戏谑。
曹操汉中之战与鸡肋之祸
曹操此次出征汉中,志在必得,他派夏侯渊率兵先锋,很快攻占了定军山,刘备大将黄忠被击败逃跑,曹操大喜,亲自率大军赶赴汉中。
然而刘备却采取坚壁清野,闭门不出的策略,曹军久攻汉中不下,军心涣散,曹操在帐篷中焦虑踱步,询问谋士下一步对策,众人犹豫不决,曹操暴跳如雷,怒斥无能。
其时外面传来喧嚣声,原来将士争抢粮草与辎重,士气瓦解,军纪渐乱,曹操心力交瘁,这时有司马来问军令,曹操烦躁随口说“鸡肋”,希望将士知难而退。
主簿杨修听见,立即向众人散布“鸡肋”意为撤军,他先带头收拾行李,意图制造退兵的声势,众人见状,都以为曹操有意撤军,纷纷收拾准备离去。
原文: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曹操得报大怒,心里更加对杨修不满,警告军心不稳,众人这才明白,军令误解,曹操仍意图继续围城,然而士气已散,军心涣散,曹操不得不退兵回许昌。
曹操询问杨彪
杨彪与曹操本就有过节,杨彪娶了袁术的妹妹,生下了杨修,成为袁术的妹夫,而袁术与曹操水火不容,曹操曾在淮南大败过袁术的军队,夺去了袁术的根基,所以在曹操眼中杨彪就成了叛逆者的亲属。
曹操也因此多次想找机会除去杨彪这个心腹大患,但碍于杨氏家族在朝中的势力,再加上百官们对杨彪的敬重,多次劝阻曹操不可轻举妄动,一时半会儿曹操也下不了这个决心拿杨彪怎么样。
然而命运弄人,杨修因一次与曹营军官的争执,被曹军抓了起来,曹操便借机将杨修处死,以泄心头之恨。
作为父亲的杨彪得知噩耗,悲痛欲绝,他明白曹操在朝中已是一言堂,自己无力为儿子翻案,只能强忍悲痛,日复一日,杨彪愁苦之中,眼见着身体日渐消瘦下去。
曹操虽已除去了杨修,但没到完全与杨氏为敌的地步,也不会对杨彪视而不见,毕竟杨家在朝中仍有一定影响力。
于是一个月后,曹操特意抽空登门看望杨彪,寒暄过后,曹操假装关切地问道:“许久未见,杨大人怎么变得如此消瘦了?是身体抱恙还是遇到什么不顺心之事?”
杨彪立刻明白曹操在挖坑等自己跳进去自证儿子被杀是自己的伤心事,便轻声叹息,沉吟片刻后回答道:“愧无金日磾先见之明,尤怀老牛舔犊之爱!”
这句话巧妙地引用了两个典故,既表示自己不如金日磾那样成熟睿智,也难免怀有老牛舐犊那般对子女深沉的爱。
曹操听后大惊,意识到杨彪既表达了作为父亲的哀痛,又没有明确指责自己杀子之事,顿时对杨彪刮目相看,曹操对杨彪深深揖礼,随后便离开了,从此对杨氏一族更加礼遇有加。
如此一来,杨彪通过巧妙的言语回应,化解了曹操的试探,又表达了作为父亲的哀恸,最后赢得了曹操的敬重,可见他在悲痛之余仍保有气度,以宽厚仁慈的胸怀面对此事。
杨修只有迂腐的小聪明,而杨彪看清大势,拥有化险为夷的大智慧,最终化解了曹操的敌意,保全了杨氏家族的地位。
发布于:天津市